看过的最好的一届奥运会

From WikiTI
Revision as of 20:58, 25 August 2008 by Zengad (Talk | contribs)

(diff) ← Older revision | Latest revision (diff) | Newer revision → (diff)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新华网墨西哥城8月25日电(记者温浩江 刘健)墨西哥主流报纸《太阳报》25日报道说,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前夕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说,北京奥运会是他所看过的历届奥运会中最好的一届。
   “我有幸从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开始参加(奥运会),而北京奥运会是目前我所看过的所有奥运会中最 

好的一届。”《太阳报》援引曾经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长达21年的萨马兰奇的话说,北京奥运会是一届“非凡的”奥运会。

   在萨马兰奇看来,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需要满足以下因素:“首先是出色的组织工作和一流的设施,中国完全做到了这一点,他们提供了最好的场馆和场地,每一个都像不朽的作品,都像艺术品。其次是东道主代表团的准备和成绩,中国代表团此次准备非常充分,占据了金牌榜的首位,这是中国人民所希望的。”
   萨马兰奇认为,北京奥运会取得成功的第三个因素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积极参与和为奥运会投入的巨大热情,这在成千上万名志愿者身上得到体现。(完)

“Let the games begin!”

“让比赛开始吧!”24天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面对全球传媒,用这一言简意赅的祈使句,表达对北京奥运会的强烈信心。


果然,当一场震撼人心的开幕式启动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有特色”和“高水平”便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是一届真正的不同凡响的奥运会!”8月24日晚,罗格主席把一个不同寻常的结语,赠予刚刚过去的16天。


当奥运圣火在“鸟巢”缓缓熄灭,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让国际社会满意,让各国运动员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要求,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范围的一种认同。 16天,北京给全球几十亿人带来欢乐和喜悦;16天,13亿中国人已信步踏上一条新的起跑线,铺展更加美好的“中国画卷”。 上 篇 中国奇迹的成功挥写 ——改革开放30年赋予底气与信心。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成功奥运水到渠成 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正值共和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巧合,更显示必然。 1979年,中国奥委会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上海婚纱摄影此时的中华大地,刚刚撑起改革开放的风帆。在各种物资凭票供应、街头行人围观“老外”的年代,人们不敢想象,在自己的国土上还能够举办世界最大规模的体育赛事。 “开放的中国盼奥运”成为第一次申奥的口号。然而,1993年9月,北京在蒙特卡洛以两票之差失利。回过头看,这个结果有其历史背景。比如,那时的中国,综合国力还不强,改革发展的程度和走向世界的步子还有限。

8年后,北京以较大优势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这时已基本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就在这一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三十而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30是个特殊年轮。回首来路,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成功奥运,水到渠成。


30年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倍多,财政收入增长超过44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第四大经济体。“中国奇迹”令世界惊叹,随之提升的,还有社会文明、国民素质、科学精神、法治观念、环境理念、创新意识。


2008年8月,北京站在全球舞台的中心,世界看到的“中国奇迹”,不只是神奇的“鸟巢”、梦幻的“水立方”、最大规模的航站楼。还是看看16天中的“80后”、“90后”吧!一大批年轻运动员和青年志愿者的阳光笑脸,已成为观察中国既往30年的独特视角。


中国文明的成功展示


——奥运提供最近距离看中国的机会。奥林匹克与中华文化在相互赠与中,一起抬升高度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世界的机会。”奥运开幕前夕,胡锦涛主席在欢迎共赴盛典的国际贵宾时真诚地说。


奥运拉近世界与中国。如梦如幻的开幕式上,一轴“中国画卷”就是第一把钥匙。


当峨冠博带的学子手捧竹简诵读“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当蔚蓝星球上中外歌者深情吟唱《我和你》,当郑和船队劈波斩浪、丝绸之路金沙漫卷,当太极青年气定神闲舒展刚健,世界呼吸到5000年中华文化悠远气息,也就准确无误地触摸了21世纪的中国胸怀。


“只有自信的民族,才有浪漫和梦幻”。马来西亚报纸称,北京要告诉全世界人民,中国追求的是和谐、是共同发展和共同分享。这个判断,在16天得到一遍遍印证。


“我爱你们!”俄罗斯“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跳出5米05新世界纪录后,用激情答谢“鸟巢”的中国观众。女子体操个人全能比赛,两名美国女孩让中国队的“金牌梦”破碎,获得的依然是满场掌声。


“体育具有高度的教育价值,是人类追求完美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这句话,在8月的北京找到注脚。人们兴致勃勃地欣赏“海外兵团”与中国运动员同场竞技,与此呼应,中国代表团也活跃着38位外籍教练的身影。


中国人自古“尚和”。而今,奥运给了东道主一次诠释与丰富“和”的机遇。“海外兵团”变“海外使团”,焦虑、浮躁、患得患失变成平和、泰然、坦诚相对,得以提升的,不只是国人的体育观。


奥运拉近世界与中国。中国不会忘记,7年前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时,那份信任带来的巨大动力。中国不会忘记,奥运筹办前期,罗格主席多次来华给予全面、细致的帮助,奥运开幕后他走遍每一个协办城市、每一座竞赛场馆,用最朴实的方式告诉世界:国际奥委会从不后悔将主办权交给北京。“中国印”亮相、“福娃”诞生、“金镶玉”出炉,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的一次次美妙结合,都得到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论和全力支持。正是多年彼此尊重、紧密联系、深入合作,才有了一届“不同凡响”的奥运会。


这无疑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奥林匹克教育。13亿中国人在亲近奥运的过程中,分享竞技之美、感受体育精神、实现自我提升,经5000年积淀、历30年洗礼的中华文化在世界的聚光中舒展活力。奥林匹克与文明中国相互赠与,一起抬升高度。